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现代高效快节奏生活方式下出现的一种以长期极度慢性疲劳综合征疲劳(包括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为主要突出表现的全身性症候群,可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健忘、低热、肌肉、关节疼痛和多种神经精神症状。基本特征为长时间极度疲劳、休息后不能缓解、理化检査没有器质性病变。其病因尚不明确。本病多发于20~50岁,与长期过度劳累(包括脑力和体力)、饮食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过大等精神环境因素以及应激等造成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运动等系统的功能紊乱关系密切。
馒性疲劳综合征老偏方:
①银杏叶5克,开水冲代茶饮。新鲜银杏叶更佳。
②粳米100 克,鲜荷叶1张。将荷叶洗净,剪去蒂及边缘,再将粳米淘洗千净,加水适量, 把荷叶盖在粳米上。开火煮粥,待梗米熟透,揭去荷叶,放入白糖,分多次服用。
③核桃仁50克,大枣10枚,粳米80克。将核桃仁、大枣、粳米洗净,同放锅内,加水适量,一起煮成粥。
馒性疲劳
以上三方均从补中益气出发,可有效治疗疲劳引起的头痛失眠、健忘和关节肌肉疼痛等。方1常饮能扩张心脑血管,改善心脑血管供氧量,消除疲劳,抗衰老。方2常服能健脾利湿,助消化,缓解疲劳。方3常服有补肾健脑,可辅治失眠、健忘、肾虚腰痛。
馒性疲劳综合征
"唉,累死我了!"--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或者同事发出这样的感慨。尤其是在夏天,气温较高,一整天的紧张工作结束以后常常感觉身心疲惫。此时此刻的疲劳,已不仅仅是体力上的"累",还有心理上的"累",甚至是生理上的"病"。
疲劳分为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心理疲劳。体力疲劳多见于体力劳动者,乃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或过强的体育运动所造成。表现为手脚酸软无力,全身体能明显下降。脑力疲劳主要见于脑力劳动者,由于长时期进行复杂的脑力劳动,大量消耗能量,招致大脑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削弱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表现为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失眠多梦等。心理疲劳乃是现代生活中的高强度紧张感与压力造成的,由于超负荷的精神负担,使心理处于混乱与不安宁的状态,情绪沮丧、抑郁或焦虑。
如果是上班一族,整日劳碌,并且经常超时加班,那么回家后感到浑身疲劳就蒙头大睡。一觉醒来,又是一天的冲刺。那么你可能被"慢性疲劳症"缠上却懵然不知。多年前,美国发现了第一宗与感冒症状相似的病例,后来,它正式被命名为"慢性疲劳症候群"。从医学观念来看,那是因过度工作或运动,而造成严重疲劳的病症。
-般来讲,正常的人经过一轮疲劳后,休息一宿就可恢复充不属于这类型,而是隔天起身,还是觉得十分疲倦,并且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状态就是"慢性疲劳症"。大部分人对这种症状掉以轻心,其实这会影响个人的学业、工作和日常生活,严重的长期性疲劳,可能会成为其他病症的征兆。这种强烈的疲劳感如果持续半年或更长,便会出现轻微发烧、咽喉痛、淋巴结肿大、注意力降低、全身无力等。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造成体内荷尔蒙代谢失调、 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免疫力降低,同时也会引起肩膀酸痛、头痛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感染疾病的概率也将提高。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近年才出现的一个新词语。患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人多因工作繁忙、生活紧张、学习与精神负担过重、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等原因而表现为十分疲劳,经休息仍得不到缓解,并伴有肌肉疼痛、头痛、咽喉痛、多关节疼痛、低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夜间盗汗、体重下降、入睡难、夜寐多梦或睡眠后仍感到疲劳,似未睡一般,严重者可影响其正常的工作与学习。
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首先是突然出现极端的疲劳状态,延续6个月以上, 反复出现微热、咽喉疼痛、淋巴腺肿大、肌肉疼痛、臂力下降、头痛、精神错乱、记忆力减退、视觉障碍等症状。
中医认为,疲劳综合征的患者有如此多的症状,正是人体阴阳失调、脏腑气血失荣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采用药膳疗法简单易行,无明显的副作用。在摆脱慢性疲劳综合征上,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运动是最有效的,因为运动可舒缓压力和减轻疲劳,还可活动筋骨,使平时较少活动的肌肉得以松弛,消除局部疲劳。而运动恰恰就是现代人最缺少的一课,出门依赖交通工具,上下楼靠电 梯,没有机会运动,"四体不勤"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更主要的是许多人从来没有主动运动的习惯,每天能量的消耗都集中在工作上,难怪体能每况愈下。
所以,建议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体能活动,如爬楼梯、散步或打扫卫等,适当运动比完全不进行体力活动的人能减小27%的死亡风险;平均每天运动1小时,长每天两小时以上的生命要消除工作中的环境压力。如使用计算机时,经常用的东西应当放在键盘边伸手就能够得着的地方。文件夹应当与屏幕的高度相等,这样就不需睛的焦点。如果需要经常接电话,最好戴上耳机,这样就可以避免弯腰接电话 了。如果一天需要在电脑前坐两三个小时,那么每隔15分钟应换一次姿势。每隔半个小时就要做一次深呼吸;打字的时候应不断眨眼睛。